
近日,深圳市宝安区裕安学校组织三年级和七年级的学生走进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现场,在学校党支部书记白姗、副书记骆远球的带领及家长义工们的陪同下泸深策略,同学们跟着学校科技副校长杨之乐开启了“每周半天计划·博士学堂(第十期)”实践活动。
专家亲授密钥 洞见前沿科技锋芒
随着学生们的到来,九号馆“成果超市”——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展区,摇身一变成了“前沿科技+实景教学”的博士学堂。裕安学校科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杨之乐,向师生及家长展示了团队研发的“工业具身”智能系统与 20余关节轮型装配机器人,其精密技术与“换心手术”演示引发广泛关注。
杨之乐以“研发初衷”“技术难题”等问题引导观众跳出表层观察,深入思考科技的创新逻辑与应用价值。针对青少年关于机器人自主学习、极端环境作业等提问,他以通俗语言拆解原理,搭建前沿科技与青少年认知的沟通桥梁泸深策略,传递“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演示结束后,不少同学围绕技术细节与创新想法持续交流。杨之乐鼓励大家,科学探索非一蹴而就,保持好奇、追问未知是科学精神的起点。此次互动不仅点燃了青少年对科研的向往,更让“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理念扎根,为其未来科学探索之路播下种子。
大国重器巡礼 见证科技硬核力量
在“大国重器”展区泸深策略,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模型、“深海一号”能源站、“海葵一号”FPSO、深圳地铁列车等重大科技成果,更让同学们深切体会到了什么是“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科技实力,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深圳本土科技企业展台前,“亚太6D卫星(深圳星)”模型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首颗Ku频段高通量通信卫星,其具备广覆盖、高性能、大带宽、小终端等突出优势,已多次为神舟系列任务、重大国事活动提供稳定通信支撑,成为主流媒体直播与科研通信的核心保障。通过工作人员的专业讲解,学生们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在应急通信、民生保障中的关键作用,体悟到“科技为民”的内涵。
AI世界穿行 触摸未来生活脉搏
走进充满未来感的宝安馆,同学们瞬间被“AI赋能千行百业”的鲜活场景所吸引。展区内“两个圈”的核心展示直观呈现宝安AI应用特色,让大家真切感受到科技与生活、生产的深度融合。在15号馆“24小时AI城市活力圈” 展区,同学们体验了机器人调制饮品、四足机器人动态演示、影石科技全景相机及电磁网捕器模拟抓捕等项目。
通过系列沉浸式场景,同学们直观感知人工智能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各领域。此次“每周半天计划·博士学堂(第十期)”实践活动,是裕安学校积极响应深圳市“每周半天计划”政策、推动科技教育与真实社会场景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活动打破课堂边界,以高交会为“开放式课堂”,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接触前沿科技,真正实现“以万物为教材,融寰宇作学堂”的教育理念。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谢粤蕾泸深策略
联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